(来源:中国环境网)乾富策略
转自:中国环境网
近日乾富策略,湖北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辖区内首次发现面积达两万亩的野生凤仙花群落。目前,野生凤仙花群落保存状态完好,正处于盛花期,成片绽放的淡紫蓝色与粉红色花朵,构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
凤仙花作为我国传统植物,俗称 “染指草”“指甲花”,栽培历史已逾千年,常见品种多为红色、紫红色、黄色或白色。此次在保康发现的野生凤仙花,不仅花色以淡紫蓝色、粉红色为主,而且经科学研究确认为凤仙花属新物种 ——“保康凤仙花”,并正式被全球生物名录收录。
据湖北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管护科科长王波介绍,这一新物种的发现源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李新伟博士的科研探索。多年前,李新伟博士在保护区大水林场开展野外调查时,首次观测到一片面积百余亩、植株数量达几十万株的野生凤仙花,该种群形态独特乾富策略,与已知凤仙花品种存在明显差异,随即引发科研团队关注。
此后,科研人员持续多年对该野生凤仙花种群进行跟踪观测、标本采集,并开展深入的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最终,研究成果通过国际学术审核,发表于国际植物学期刊《芬兰植物学报》,“保康凤仙花” 作为新物种得到全球植物学界认可。
据了解,保康凤仙花每年8月初进入花期,花期可持续一个多月。目前,该物种仍处于纯野生状态,未进行任何人工开发利用,生态价值与科研价值很高。王波表示,从园艺应用角度看,未来通过品种杂交技术,有望进一步挖掘保康凤仙花的观赏潜力,为我国观赏花卉培育提供新的基因资源。
随着保康凤仙花的命名与收录乾富策略,以“保康”命名的植物物种已增至4种,其余3种分别为保康报春、保康动蕊花、保康牡丹。“以地域名称为物种命名,核心是强调物种与特定地理区域的紧密关联,加深公众对物种‘特有性’的认知,进而推动物种本身及其原生生态环境的保护。”王波表示,这4种“保康专属”植物,已成为当地珍贵的自然遗产,也是我国中部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重要体现。
发布于:北京市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